两艘为明年“龙舟游涌”订造的新龙舟在大澳举行下水首航仪式。近40名大澳传统渔业行会成员,船用气囊,为新船撒柚叶水、戴上红球和参花,然后祭神。有制船老工匠表示,连同上月已运抵大澳的1艘龙舟,这3艘龙舟很大机会成为“末代港产货”。
现年63岁的邓鸿,20多岁开始做人生中第一艘龙舟。全盛时期,他每年获2张至3张制龙舟订单,之后减至3年才有1张订单,现在好几年才造1艘龙舟。 充气护舷
邓鸿是负责制造该3艘龙舟的老工匠之一。他表示,制龙舟工夫多,花了约3个月才大功告成。橡胶靠球,他慨叹,香港造船业日渐没落,订单减少,年轻人拒绝入行,全港硕果仅存约5名造龙舟师傅,“内地人工和船厂租金较便宜,人人都去内地订龙舟。我们做完这3艘龙舟后,恐怕再没有师傅造了”。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教授,过去3个月贴身记录制龙舟过程。老师傅的巧手工艺,令他印象最深刻。他说:“师傅图则已在脑内,一块块木头把船装嵌出来,不用试验,首次下水就可以用”,船舶下水气囊。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大澳端午节传统祭祀活动“龙舟游涌”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艘新龙舟下水首航仪式昨日在大澳举行,但两艘新龙舟同时可能是最后两艘港产龙舟。随着香港造船业式微,龙舟工匠已青黄不接,全港仅余5名、年过60岁的老工匠。如果再没有新人入行,港产龙舟将从此绝迹。橡胶靠球保护船舶
大澳3个传统渔业行会,每年端午节前一天,均会举办“龙舟游涌”活动:到大澳庙宇请出小神像,供奉祭祀,然后由龙舟拖着载有神像的小艇巡游各处水道,祈求神明保佑大澳世代升平、兴旺大吉。之后,居民会举行龙舟竞渡表演,庆祝端午节。该习俗2009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