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是生存关键
不少监船工程和船舶设计专家认为,船舶行业持续低迷和银行业收紧对造船业的融资,新一轮洗牌难免,一半船厂或被兼并重组,而研发能力弱、转型慢、资金缺的企业势必成为淘汰对象,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船型开发,才是挽救造船业颓势的必由之路,充气橡胶护舷。
2011年,船舶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瞄准高端船型的开发,陆续承造、交付了系列新船型。例如,沪东中华承接了4艘17.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和4+2艘万箱集装箱船订单,江苏扬子江船业和大船集团分别获得25艘1万箱集装箱船和4+2艘万箱集装箱船订单。
中型造船企业也积极进军缝隙市场,获得了较好的业绩,其中,浙江造船公司的海洋工程辅助船,船舶靠球,广船国际的成品油/化学品船,黄海造船公司的客滚船在船舶市场上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船企转攻海工市场
在全世界订单总额持续低迷之时,钻井船、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订单量却有大幅上升,尤其是钻井船。美国及巴西船东主要订购钻井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去年美国船东订购17艘钻井船,巴西也订购了7艘钻井船。而他们订购的总价分别大幅上升176%及313%,分别订购了158亿美元及58亿美元的船舶。
有分析称,继去年之后,2012年,海洋钻井及生产设备订单也持续保持较良好的趋势。根据韩国BS投资证券的分析,最近油价及天然气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主要能源资源开发商(E&P)将在2012年大幅扩大对深海生产设备的投资,投资金额预计达到与去年相比约上升10%的6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油价再上升,那么其投资金额也将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说,今年对LNG船、钻井船、海洋平台(FPSO,FSRU等)等海洋设备的需求也持续保持上升趋势。还有海洋设备订单一般选择项目基金,而选择船舶基金的比率较低,所以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可能性很低。
2011年,中国承接的海工装备订单明显增加。聚氨酯护舷,据统计,中国造船企业共获得18座(艘)海工装备订单,成交金额接近50亿美元(未含海工辅助船和工作船),约占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的10%。
海洋工程装备既是与造船最接近的领域,也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船舶企业发展海工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重工”)董事兼总经理孙波表示,建造一艘30万吨油轮,售价约为1亿美元;而生产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尽管核算载重吨仅为4万吨,售价却可以达到约6.5亿美元。“要进入世界500强,要建设造船强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必不可少。”
2011年,国家为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相继出台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等一系列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中国船舶企业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开发、交付了一批先进产品。其中包括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的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我国首座完全自主设计的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南通中远船务工程公司的自升式海上风车安装船、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的世界首艘3000米级深水铺管起重船、浙江造船公司的全球首制GPA696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等。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PIONEER)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北海成功钻出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