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造船业中,中韩两国主导着世界新船市场。2011年前三季度,船舶护舷,中韩两国新接订单量合计占全球新船订单的90%以上。从中韩两国来看,两者的接单结构呈现出明显差异。中国船企凭借成本及规模优势承接了大量散货船订单,散货船接单占比高达70%。韩国造船业已经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大型集装箱船、海工船等高技术船舶领域并承接了大量订单。前三季度,韩国造船业集装箱船订单占新接订单的50%左右,液化气船占比超过10%,散货船占比仅为10%左右。在批量高附加值船舶带动下,与以散货船建造为主的中国造船业相比,韩国造船业总体接单金额和平均接单金额均是中国造船业的3倍多。目前,韩国造船业在集装箱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中国造船业在散货船市场占有率亦为80%左右,两大造船国家在细分市场上错位竞争态势明显。
中韩船舶产业竞争关系分析 尽管目前中韩两国呈现出明显的错位竞争态势,船用气囊,但是这种错位竞争趋势能否延续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的变化。毕竟2011年成交的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订单中有部分是投机性订单。一旦大型集装箱船、海工船等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韩国船企产能时,其将再次回归散货船市场并将和中国企业进行激烈竞争。目前,中国造船业已经在大型集装箱船、海工船等高端市场上有所发展。未来无论是在高端市场还是在普通商船领域,世界造船市场将依然由中韩两国主导,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
世界船舶产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20世纪50年代,船舶下水气囊,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一统天下的局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日本,2000年,韩国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2010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面超越韩国,居世界第一。在历次造船产业转移过程中,其基本驱动力主要来自于资源和要素的比较优势。在欧洲向亚洲国家的第一次转移过程中,亚洲新兴造船国凭借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成功击败了欧洲。
虽然,与日、韩等国家相比,中国在劳动力、岸线等资源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在常规船舶的竞争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但是,从现代世界制造业的竞争状况来看,全球一体化经济已经使得地缘经济变得更为弱化,技术进步促使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实心靠球,决定未来谁能胜出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还需要具备垄断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等综合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