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深海观测开发
据了解,“九五”以来,海化院承担了“蛟龙”号浮力材料国产化研制的任务。海化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船舶护舷“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自主建造4500米级的载人潜水器,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将继续努力实现固体浮力材料的完全国产化,同时满足我国各种水下运载系统、海洋观测系统、海底空间站、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领域对固体浮力材料的需求充气橡胶护舷。
加强“产学研”结合
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的同时,青岛海洋化工院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日前,海化院的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青岛科技大学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船舶下水气囊使高等院校的学术研究资源与重点实验室的应用研究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形成教育、科研和管理合力,以构筑创新人才和科学研究新的合作平台。
依托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海洋防污技术、重防腐技术和功能型涂料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加之山东省属重点高等院校青岛科技大学,这种教研结合的模式将带来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路。此外,海化院在城阳还设有成果转化的生产基地,海化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促进科教结合,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和实现方式,是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创造了中国深海探测的新纪录。记者采访中发现,“蛟龙”号海试过程中使用的部分材料,其“娘家人”正是青岛海洋化工研究院,这项“青岛造”的产品,船舶护舷已被国家科技部2011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促进深海设备国产化
几年前,青岛海洋化工院参与开展了“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重大项目的子课题研制,并成功为“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提供配套材料,真正实现我国深海运载和作业技术的浮力装备国产化船舶气囊。
资料显示,深海潜水器是支撑探查和开发深海资源、开展深海科学研究、进行深海工程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和装备,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已列入《国家深海高技术发展专项规划(2009~2020)》,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相继启动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研究、7000米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等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橡胶气囊同时,“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已被列入“十二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