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在所管辖海域内埋藏着大量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专门机构和专业,随着首艘水下考古船的建造,标志着水下考古人几十年的梦想变成现实。同时,由于水下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国家属性,所以中国第一艘考古工作船的下水意味着在维护国家主权中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船舶下水气囊。
今天,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隆重举行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船下水仪式。此举标志着设备已进入调试校验阶段,预计2个月后交船,今年5月中下旬可正式进行考古作业。管材就用了4种 可打捞水下3吨以内物体“这艘船建造难度比较大,光船上所用管材的材料就有4种。”苟元君说,因海水有腐蚀性,所有涉及海水的管系都用的铜镍管;涉及淡水的用的不锈钢管材;主甲板以上用的船用PE管;油管全用的无缝钢管。
据介绍,这艘考古船通过配置的专业设备,借助物探手段能够发现、确认、定位水下遗址;对水下遗址进行即时调查、探摸、测绘、影像记录、清理、考古发掘和提取等工作;开展出水文物的即时处理和保护工作;并且代表国家水下考古形象向公众有限开放和展示。
船上配置的A字架打捞吊和折臂吊可伸出船尾3米左右,挖掘、打捞水下3吨以内的物体。建成后,船上将配船员8人,特殊人员(含:潜水、打捞、专家、领队等)22人,此外,船上还将附带有工作艇,每艘配6个人。
今年5月可进行考古作业 西沙南沙都能去
2012年10月24日,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签署了考古船建造合同。开启了中国考古“第一船”的建造。
据介绍,一艘船的建造过程要经历开工——上船台——下水——交船四个阶段。这艘考古船去年4月11日正式开工建造;10月下旬上船台;今天正式下水船用气囊,进入调试校验阶段并将于2个月后交船,到这一步即标志着整船建造过程全部完成。然后沿长江途经南京、上海试航后,预计今年5月中下旬可正式进行考古作业。
据悉,此船主要用于海上考古作业,包括西沙、南沙在内的中国领海所有海域都可以去。该船的母港将设在青岛。
全电力推进 持续航行30天可抗8级大风
据造船厂项目经理苟元君介绍,这艘中国考古01号船,使用全电力推进动力方式,总吨位950吨,排水量860吨,全长56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设计吃水2.6米,整船行进速度约每小时12海里,可抗8级风浪。
该船续航力30天,可达2000海里以上。具有节能、灵活、震动噪音小、维修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